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充電一下 -- 分類

好久沒有更新文章了
自從被醫生診斷為過勞之後
睡覺時間變早也變長了
醫生還囑咐不能跑去運動
因為我的工作量跟運動量所消耗的能量
遠遠超過我所吸收的營養
要等我的症狀有明顯緩解後
再從簡單的運動開始
現在就是竭盡所能地多休息

到底這段時間都在忙些什麼
怎麼會過勞呢?
跟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又有什麼關聯呢?
這其中是很有故事性的
不過為了不偏離主題太遠
故事會盡量長話短說

言歸正傳
今天的主題是『分類』

從很小很小
我們就被教育著許多自我管理的課題
而『分類』就是最基礎的課題之一
玩具要分類收好
文具要分類放好
書本要分類擺好
衣服要分上衣、褲子、冬天、夏天分別折好、掛好
抽屜的東西不要全部亂塞
要依物品的使用習慣分類
這樣才不會找不到......

OK!
到此為止有沒有看出一點端倪了?
分類對自我管理來說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然而很多時候
分類不但沒有彰顯它的重要
反而還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與打亂生活步調
原因就出在:
每個人的分類標準不同。
而要讓分類標準一致,是會讓人過勞的!!

基本上來說
分類可以針對幾個方向來討論:
第一個是分類的概念
第二個是分類的作法
第三個是分類的影響

分類就概念上來說
它是一種歸納能力與平行思考的體現
應用於生活上
不外乎食衣住行育樂的分類
工作上來說
不外乎輕重緩急的分類
這些分類習慣會依照每個人養成環境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但很多經驗是可以重疊的
只是重疊的部分多與寡
而分類的重點
就在找出多數人經驗重疊的方向,並把它確立為分類的類別。

舉個工作上的實例來說吧:
甲客戶是生產電捲門的廠商
乙客戶是生產電動起子的廠商
丙客戶是組裝冷氣的廠商
在某個層面上來分類
他們是屬於同一類的客戶
因為他們都需要馬達控制
不過甲客戶需求的可能是高電壓的DC有刷馬達或是AC感應馬達的控制
乙客戶可能需要低壓的DC有刷或無刷馬達的控制
丙客戶需要的是壓縮機與風扇的馬達控制

對一個專門設計馬達控制板的研發商來說
這些都是可以接觸的領域
然而在處理的態度上卻不能當成同一類的商品來看
因為市場鎖定的族群差異是很大的
如果把對甲客戶的成功設計經驗移轉到乙客戶
很可能變成市場接受度最低的產品
如果把乙客戶的成功設計經驗移轉到丙客戶
很可能變成使用時最不安全的產品

由上述例子來看
我們知道分類是一種藝術
它可以很直接的把一個人的氣度與成長經歷一覽無遺
當然,如果你的等級夠高的話
藉由一個人的分類習慣
甚至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所有行為模式跟當下所有可能遇到的順境與逆境
很神奇吧!


接下來要談談分類的作法

前面其實已經有帶到
分類的方向是要找出多數人重疊的經驗
並將其確立為一個類別
讓大家來遵循
在某個程度上
這樣的分類方法可以掌握多數人的習慣
並協助少數人 "養成" 習慣
這是很重要的!
因為習慣的養成
可以建立起一個環境的諧和度
減少相處時的摩擦
這樣就可以有效率地進行很多活動
減少人力與時間的浪費
並創造最大的群體利益

不過
分類最常遇到的問題
往往是:大家都沒有重疊的經驗。

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彼此陌生的小團體中
因此要做好分類
其實 "社交" 是很關鍵的作法之一
因為透過表決來決定分類的作法
較適合在人數眾多的環境
人是被動的
當環境中有一股前衝的力量時
除非跟自己的背景有很大的抵觸
不然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跟著這股力量走
這個力量就是分類的魅力
因此少了這一股力量
就必須透過大量的社交去建立經驗的重疊
(又提到另一個課題:大量社交也是會過勞的呀!!!)

再舉個實例來說吧:
小明的爸媽是大學教授
小華的爸媽是生產線上的作業員
小強的爸媽是養豬的農家
三個人因工作關係被分發到一個研發團隊去

小明一接到案子就喜歡大談闊論
把案子的時程規劃好
也把大家的工作都分配好
直接遞給主管去決策

小華則是看到案子後
就去找一大堆的資料印出來給大家看
可是主管如果沒分配到她的工作
她也就只會印印資料而已

小強既不能在第一時間看出案子該如何規劃
也不會找跟案子有關的資料
所以他總是只能默默接受主管交付給他的資料與分配工作
很努力的吸收消化並轉為實際的工作進度

如果有一天
主管撤離了這個團隊
依照這樣的相處關係
你能夠幫這三個人想好一個合適的配合模式嗎?
(請在下面留言,我會告訴你這樣分配的好壞優缺唷!!)


最後來談談分類的影響:

『急事緩辦,緩事快辦。』這是從分類的影響所做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決策

一旦被歸類為急事
代表了它的重要性與變數很大
只能成功不許失敗
面對急事時如果只想到要急著完成
就容易忽略可能發生的變數
欠缺考慮的計畫
不但會增加任務失敗的機率
還會打擊整個工作團隊的鬥志

而不要緊的事
往往是最需要快速完成的
因為人很容易遺忘
一旦擱置了案子
就很容易忘記要做
而這類不重不要的工作
在面對大案子的同時
最容易被忽略
直到它不能再被忽略的時候
往往會跟重要的事搭在一起處理
不但會誤了正事
也會把原來很容易處理的工作加大了變數

有了明確的類別
其實接下來就要考驗垂直思考的能力
一個分類的影響
並不會在分類好的當下就決定了好壞
還要跟這類別底下垂直實現的資源是否能有效吻合有所關聯
一個好的分類
當然可以提高資源的整合度
但如果忽略少數非重疊經驗的變數
還是會增加失敗的機會

**************************************************************

有效的思考,是冥想。
無效的思考,是幻想。

希望本文可以給大家多一些冥想的空間,謝謝觀賞。